4月21-23日,首届中国牡蛎国际高峰论坛在山东乳山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牡蛎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安全保障,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联合举办,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海洋领域权威专家和国内知名海洋院所专家教授,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家齐聚乳山,为乳山牡蛎产业发展,以及乳山牡蛎小镇建设、蓝色经济发展发展献计献策。
这是乳山以特色海洋经济的打造,解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新模式的生动实践。“乳山市将打造集牡蛎研发、课题研究、国际交流、产业孵化等于一体的国际牡蛎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中国乃至国际牡蛎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输出的桥头堡。”乳山市委书记周兵说,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助力乳山牡蛎小镇建设和蓝色经济发展,实现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智慧碰撞 海洋领域权威专家“把脉”乳山牡蛎
位于北纬37°的乳山,海岸线长199公里,养殖海区50万亩,均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境内黄垒河和乳山河两大入海河流为海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促进了牡蛎生产所需的海洋基础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乳山牡蛎个体较大、肥满度高、肉质爽滑、味道鲜美等***的品质,乳山牡蛎先后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乳山现有牡蛎养殖面积8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是中国牡蛎之乡、中国北方牡蛎***市。
“成品乳山牡蛎壳长能够达到15厘米至18厘米,肥满度能够达到18%至20%,较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高5到8个百分点,经专业机构鉴定,富含的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贝类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说,乳山牡蛎的先天自然优势和产业发展规模,吸引了牡蛎研究院的落户,也成为中国牡蛎产业国际高峰论坛落户的***地。
为实现牡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乳山制定了“乳山牡蛎”保护十条意见,构建了全国***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全国叫响了“乳山牡蛎”知名度和影响力。单冻牡蛎肉、半壳牡蛎、牡蛎罐头等不仅进入北上广等城市,而且畅销港澳、日韩15个国家和地区。
“只有依靠科技支撑,搭建从育种到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科研平台,才能在未来的海洋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挤进竞争激烈的牡蛎高端市场。”乳山市市长宫本杲说,中国(乳山)牡蛎产业研究院的建立为乳山牡蛎产业发展乃至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从事贝类研究30多年、三倍体贝类及生产技术发明人郭希明教授在实地参观考察乳山海洋牧场建设后说:“这次论坛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也是乳山牡蛎的‘品鉴会’,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我对乳山牡蛎的品质和产业发展规模有了新认识,特别是当地政府以产业基金推动海洋牧场的做法,对海洋经济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放大优势 牡蛎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乳山牡蛎凭借大、肥、白、嫩、脆等特点蜚声海内外,已成为人们眼里的“宝中宝”。坐拥此等海洋珍宝,乳山市不断挖掘牡蛎所蕴含的经济效益,让牡蛎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巨大的商机下却也存在着标准不一带来的资源浪费,如何才能将牡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化,以牡蛎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乳山市用一座牡蛎小镇给出了答案。
乳山依托中国牡蛎之乡、滨海旅游生态资源,以“生态海岸、魅力海湾”为定位,融入科研、科普、现代环保产业及生态观光旅游等要素,按照“一核两带三轴六片区”规划,打造国际牡蛎产业中心集散地、极具山东特色的国家级特色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核为小镇综合服务核,两带是陆上生态边界线、海上生态边界线,三轴是城市功能联系轴、城市景观联系轴、牡蛎产业联系轴,六片区是小镇核心展示区、牡蛎加工集聚区、牡蛎商贸结算区、牡蛎康养度假区、牡蛎产业研发区、渔港物流服务区,立体化的将小***位为“生态海岸、魅力岛湾”,融入科研、科普、现代环保产业及生态观光旅游要素,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化协调。
近年来,乳山市在整合城市建设、城市运营、特色小镇、文旅和产业导入和运营等项目的开发投资方面下足了功夫,与近3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战略合作联盟。在投资建设运营特色小镇方面,把策划和招商作为投资的***个环节,真正做到产业链和文化旅游两方面精准定位,前瞻性地把握客户需求。依托牡蛎文化和牡蛎资源,一座集牡蛎养殖、科技研发、电商交易、冷链物流、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正在海岸线上冉冉升起。
砥“蛎”前行 打造经略海洋“乳山模式”
随着海洋强国、经略海洋等战略的提出,乳山走向海洋,为自己定下新目标:把乳山牡蛎打造成***的牡蛎品牌。
“我们要用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推动牡蛎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升级供给、促进融合、延伸链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乳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的乳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海洋牧场建设提到更高站位,提出:“加速海洋经济突破,抓好一期10万亩海洋牧场建设,引进三倍体牡蛎育苗中心和净化物流中心,全力争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打造全国领先的海洋牧场示范区,使海的‘蓝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底色’。”
更多的壮大牡蛎产业规模的举措接踵而至。乳山市出台《关于加快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八大板块”的实施意见》对推动全市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的部署措施;出台《乳山市海洋牧场发展奖励意见(试行)》鼓励企业参与实施海洋牧场建设。
以培育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为目标,乳山推动市域内企业通过与外开展资金、技术、市场等领域合作,引进市场资本,加快技改进程,实现膨胀发展,并积极引进纳米技术、调理技术、冻干技术等先进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乳山还充分利用牡蛎壳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既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又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向海发展,蓝色崛起。目前乳山推动“海洋三产”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统筹配置海陆生产要素,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打造海洋粮仓,壮大海洋一产,突破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功能性食品、高端海洋装备、涉海能源开发等新兴产业,打造海洋产业协同创新综合体,壮大海洋二产,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海洋商贸物流、海洋休闲旅游,加快融合发展,壮大海洋三产。
鲁公网安备 37108302000350号